古代打仗都有借口,为何交战双方,所找的借口往往是一样的
其二,替天行道。
“替天行道”后来成为落草为寇的好汉们的一面旗帜。实际上,这个话远远不是山贼土匪们的,而是古代所有发动战争的军队的首选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因为古人受“天命”思想的影响很大。他们认为,人间的一切,都是上天注定的。仿佛人其实都是一些机器人,上天早已编好了程序,人间只需要按照这样的程序演绎就可以了。
不过,由于“天机不可泄露”,因此,上天编好的这个程序是怎样的,谁也不知道。如果当某支军队在发动战争的时候,告诉别人,他们是受到了上天启示的,是掌握了上天编好的程序的。那么,相信他们的人肯定会很多。
所以,古代无论是农民起义者,还是造反的诸侯,他们都会讲,他们之所以发动战争,完全是“替天行道”,是“遵守天命”。
刘邦斩白蛇,就是表明,秦朝要灭亡了,新的朝代要起来了,刘邦这样做,就是“替天行道”。周朝讨伐商纣王,也是说商纣王“失道”,需要重新把世界,拉回到“道”上来。
(挟天子以令诸侯)
其三,尽忠报国。
古代是家国社会,皇家就是国,国就是皇家。尽忠报国,首先就是尽忠。
遇到外敌入侵的时候,打击入侵者,是“尽忠”。遇到有人挑战皇权,发动对这些挑战者的战争,也是一种“尽忠”。
这个“尽忠”的范围十分宽广。就像替天行道一样,可以用到各种战争之中。
比如,郭子仪、李光弼招募军队,平定“安史之乱”,他们当然是一种“尽忠”的行为。但是“安史之乱”的发动者安禄山,他也认为他的做法是一种“尽忠”。因为杨国忠迷惑了君王,让君王不理朝政,整天和“红颜祸水”杨贵妃厮混在一起。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,所以他要发动战争“清君侧”。他这样做,就是一种“尽忠报国”的表现。
再比如三国初年,所有的诸侯在发动战争的时候,都是为了“维护天子”。曹操得到天子,因此就以此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而刘备也以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为借口反抗他。也就是说,大家的借口都是为了天子,但是最终大家打成一团糟。而真正受害的,反而是被抢来夺去的天子。唐朝末年的时候,那些诸侯们也以此打了不少仗。清朝初年,明朝早就灭亡了,却也还有不少人借“朱三太子”的名义,以对明朝“尽忠”的,发动战争。
(攻打匈奴)
其四,建功立业。
“建功立业”也是古人发动战争的一个重要借口。
比如汉朝的时候,汉朝君臣总是不断发动对匈奴的战争。说实在话,匈奴真正的危害,其实并没有那么大,但是汉朝的君臣们,却持续不断地发动对匈奴的战争。其目的,就是要“建功立业”。
蒙古人曾四处征伐,侵略了不少土地。实际上,蒙古人根本就用不了那么多土地。如果当年蒙古人只是攻下一个地方后,就停止战争,对这个地方进行着力经营。蒙古人可能会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。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停下侵略别的国家的步伐。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就是要“建功立业”。
(参考资料:《中国通史》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