览海赋汉朝·班彪

评析

此赋分两段,前写大海,后抒情志。写大海分作三层。首四句为第一层,观海悟理。作者由目见大海浩渺博大的气象,领悟人生处世之道。这个道理,作者没有明说,而是借用孔子乘舟浮海的典故,深沉地作了表达。儒家创始人孔子以仁义治天下的主张不被时君采用,因而产生了同子路浮海避世的思想。开篇以观大海来领悟孔子的人生抉择,突出了大海的审美价值,显示了大海无穷的魅力,为下文写景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。接着六句为第二层作者犹如一位高等的画家,简笔勾勒出大海瑰丽博大的形象,再现了大海形成的全过程,气势宏阔,气象万千:百川分流,同归大海,四处漫延,纵横成彩;风波激荡,飞泻而逝,浩浩彰荡,渺茫无际。之后十二句为第三层这一层巧构幻境,侧面烘托,在作者的笔下,大海不再是可恶可咒的魔窟,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蜃楼,而是人生期求的理想境地,那里有方丈,瀛洲,壶梁等仙山群立,金阙玉堂,灿烂辉煌,香草铺路,甘泉流淌,珠光宝璧,鲜丽夺目。仙人赤松子、王子乔往来其间,神人西王母居住其中,仙人侍从,神药延寿。又冠以“驰鸿濑以漂鹜,翼飞风而迢翔”的亲身经历,使幻境具有真切可至之感。后段抒写超脱人世的理想追求。赋文由幻境写景,巧妙地过渡到以幻境写情,展开了超脱社会的神游:驾飞龙,乘云雾,游八极,至太空,命天阍,通紫宫。这同汉代抒情赋一样,虚构幻境的美好,以象征对自由人生的渴求。但此赋与借景抒情的作品不同,它是在大海神奇瑰伟的魅力感召下,自然地流露对理想境界的追求,抒情仍然是扣住赞美大海的主题。

全赋由实境至幻境,想象瑰丽,在不动声色中抒情言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