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后再看赵本山才知道,原来逼他离开央视的,根本不是宋丹丹
都说喜剧小品最难演,段子怎么写,包袱怎么抖,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奏,稍微一乱,那节目就不好看了。
但这些问题在赵本山面前,就像不存在一样。
无论是初登舞台的《相亲》,还是后来的《你好我叫赵本山》,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作品。
也是从那时候开始,赵本山有了春晚“台柱子”的名号。
好像只要有了赵本山和他的小品,春晚的收视率和口碑,都能再上一个台阶。
不过真正让他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们心中经典的,离不开他身边的那些搭档。
要说赵本山最经典的作品,《卖拐》系列一定高居榜首。
当年那句“双脚离地,智商就占领高地”的段子,直到现在,都还是人们常挂在嘴边回味的剧情。
但事事有好聚,就会有好散,在跟赵本山搭档了数年之后,范伟就放弃了跟赵本山再次合作的机会,选择退出。
按理说,一起共事奋斗二十多年的搭档,说分开就分开,即便是对一个普通人来说,影响都非常大,更别说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,
但这件事对于赵本山来说,似乎没有任何影响。
在失去了范伟这个黄金搭档之后,他紧接着又找到了一个绝佳搭档——宋丹丹。
靠着“白云”、“黑土”的名头,赵本山再次展现了绝佳的小品创作能力,跟宋丹丹一起,再次成为了春晚舞台上,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线。
但春晚的直播压力实在是太大了,在跟赵本山搭档坚持了几年之后,宋丹丹最终也决定,退出春晚舞台的表演。
而当宋丹丹宣布退出时,所有人都以为属于赵本山的时代已经完全结束了。
可在第二年,赵本山就带着自己精心培养的弟子,出现在了春晚的舞台上。
而这一次,他不仅再次创造出了一个经典作品,甚至还将自己的弟子小沈阳,捧到了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。
如此经历都没有打垮赵本山,就让很多人都以为,大家还能继续在春晚的舞台上,看到赵本山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。
可谁都没想到,在2012年的时候,赵本山却突然在舞台上“消失”了。
●—≺ 一波三折,最终“认命” ≻—●
直到2012年的春晚步入尾声时,人们才意识到,这一年的春晚,真的没有赵本山。
那时候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,很多人并不清楚,为什么年年来春晚报道的赵本山,会突然消失。
直到演出结束很久之后,人们才知道赵本山“消失”的真正原因。
原来2012年的春晚并非是赵本山不想上,而是没能上去。
在接到春晚审查节目的消息时,赵本山就在第一时间,将自己早早准备好的小品报了上去。
原本以为这次也能顺利通过审查,可不曾想,赵本山为春晚舞台精心准备的节目《好人好事》,甚至连第一轮审查都没能通过。
一开始,赵本山还只是觉得是自己的作品不过关。
于是为了能够登上春晚的舞台,在第一个作品没能通过审核之后,赵本山又紧赶慢赶的写出了一个新的小品。
可让赵本山没想到的是,这次这个剧本,也步了上一个作品的后尘,没能通过第一轮审核。
接连两次一轮游,这样的结果让赵本山非常不能接受。
不知道是赌气还是想做新的尝试,在两顾春晚舞台被拒后,赵本山就带着自己的小品,来到了其他卫视。
而被春晚制作组拒绝的作品,并非没有像制作组预期的那样效果不好,反而出乎意料的收获了满堂彩。
这样的结果让赵本山意识到,并非是自己的节目不够好,而是自己的审美个制作组的审美之间,出现了一丝分歧。
虽然赵本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,可对于他来说,春晚的舞台早就成了他这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事情。
即便有困难,可他还是想要再拼一拼。
于是第二年,赵本山又带着自己的本子,找上了制作组。
但观念和想法的冲突,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。
即便赵本山打起了十二分的诚意,也没能阻止子的节目落选。
倒不是说赵本山的作品已经不行了,而是因为在春晚新导演哈文的眼里,赵本山的作品,并不符合她对小品选拔的标准。
对于哈文来说,以前的小品虽然好笑,可套路包袱,年年都是那么几个,来来回回换着组合,看起来实在没有新意。
再加上那些小品相声,看起来只有单一的逗笑功能,缺少一些寓教于乐的感觉。
所以思来想去,刚上任的哈文,就把这种赵本山之流的小品演员,来了一个大换血。
然而“换血”过后的节目,看起来虽然多了很多功能,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发现,这些小品虽然创新了,可它原本逗人开心的功能,却在渐渐消失。
本来阖家团圆的时刻,大家都想看些轻松愉快的东西来缓解自己的心情。
可打开电视,看着一个个充满“教育意义”的小品,实在是不太笑得出来。
而反观离开春晚的赵本山,没了小品加持并不代表他个人的创作能力也没有了。
不再拘泥于小品后,赵本山就开始涉猎影视剧,先后拍了不少反响很大的剧。
无论是《乡村爱情》还是后来的《鹊刀门传奇》,都能看出来,赵本山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。
参考资料:
1.人民网2013年1月19日发布的关于《赵本山自动放弃央视春晚》的报道
2.赵本山百度百科
参考资料:
1.人民网2013年1月19日发布的关于《赵本山自动放弃央视春晚》的报道
2.赵本山百度百科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